万能秘讳紫微讳,一字伏魔护苍生!何也?
道教的讳字,也叫做秘讳,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令牌、法印一起被称为道教中的三大宝。
道藏言:“诸真皆有名讳,但不可妄呼,皆需避忌”。讳字,亦称秘讳,具有不可言说之意。它不仅是天神的代号,亦可视为天神的徽记。其书写之法,异于凡文,在道教经典中,此类讳字屡见不鲜。神仙的隐讳,或出于尊崇,或出于亲近,或出于贤德,人们忌而不言,这实则是华夏避讳文化及尊师重道精神的体现。
道教密讳,多冠以“雨”字头,何也?盖因“雨”字头之字,多与天气、自然、天文相关,诸如雪、雷、霜、雾、雹等。古人敬畏自然,赋予其神性,道教承袭巫祝文化,亦对天宇之神避其名讳,以示尊崇,遂以“雨”字头加组合文字之法代之,“雨”字头本身即寓含天上、天象之意。
2 道教密讳,广泛应用于画符、开光、加持等法事之中。于道场科仪,多虚书之;于符,则常作符头,或书而涂之,成一团;亦有将诸多讳字叠书一处者。符之“符胆”,多为多字或多讳叠书而成。 道教诸真隐讳,为修道人必修之课,于斋醮法会上频繁使用。例如,在正一派的《发符科仪》中就要右手剑诀对地“开天门闭地户留人门塞鬼路穿鬼心破鬼肚横金梁架玉柱”(配掐诀)二足成丁罡立于金梁玉柱之上,二手掐金光诀平眉目运大金光讳同时念《金光咒》。 正一派上表的时候当高功念密咒“巳午二神风火元君巽风鼓舞离火炎明与吾传奏电急星奔急急如律令”后火速“从天门上台向正中坛目运三皇号”。 白玉蟾祖师曾说:“今但专佩一箓,专受一职,专行一法,专判一司文字,于一司将吏前,专用一符一水,不过只是心与神会,用之则灵耳。恰如真龙,但一滴水,便作滂沛,岂用如许繁耶!” 3 紫微讳是使用率最高、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种讳字,有内讳、伏魔讳、杀伐讳等,常见者由“雨”字与“聻”字合成,共28笔画,代表二十八宿,寓意着紫微大帝的威能与职责,也是三清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的讳号。 紫微大帝,执掌天经地纬,统率日月星辰、山川诸神及四时节气,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威震三界。 据《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载,龙汉元年,北阴酆都六洞鬼兵、神灵魔王肆虐人间,无人能制。玉帝遂召北帝统率神将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号令符,纠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驱荡妖氛。北帝功成行满,升入北极中天自然总极紫微大帝之位。 “紫微讳”中的聻字来头不小,源于唐朝的民间厌鬼法——“门书渐耳”。据《宣室志》载,裴渐隐居伊水之上,有道士李君善视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后退归,与崔公为友,崔公书“渐耳”于门以驱邪。后“渐耳”传为阴司鬼神之名,至《酉阳杂俎》则载:“时俗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疟疠。”金韩道昭《五音集韵》亦云:“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崇,远离千里。” 唐朝人书“渐”字以驱邪,此则渊源于唐朝的冯渐根据《太平广记》卷七五引唐张读《宣室志·冯渐制鬼》:“河东冯渐,名家子,以明经入仕,性与俗背。后弃官隐居伊水上。有道士李君以道术闻,尤善视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后退归有博陵崔公者,与李君为僚,甚善。李君寓书于崔曰:‘当今制鬼,无过渐耳。’是进朝士咸知渐有神术数,往往道其名。别后长安中人率以‘渐’字题其门者,盖用此也。” 《广成仪制·乾元咒枣全集》指出,紫微讳可按照三官四圣、南北斗等分解。紫微讳共计二十八画,暗合二十八星宿,可用于驱邪、镇煞、伏魔、杀伐、收惊、退煞等。道教不同教派,在使用紫微讳或相关咒语时,亦有不同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