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系列--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 “太上盘古氏玉清元始天尊”,亦称 盘古大帝、玉京大天尊、太上道尊,是道教最高尊神 “三清”的第一位神。“三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教概念,欲了解元始天尊,必须先明白什么 是“三清”。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玉清 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于此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祇,道教最尊崇的天神。元始天尊居“玉清圣境”,象征“道”的终极本体,是灵宝天尊(上清)、道德天尊(太清,即太上老君)的根源。道教认为他“不生不灭”,超越时空,是万化之基。《度人经》记载他主持“延康”“龙汉”等劫运周期,每次劫初开劫传道,教化众生。汉代谶纬文献《易纬·乾凿度》提出“太初”“太始”“太素”的宇宙阶段论,其中“太始”对应元气初凝的状态。道教吸收此说,将“元始”升华为最高神名,体现其作为“万化根源”的神性。那么,他从何而来的呢?
相传,盘古开天地后,神的躯壳已经褪去,但灵性尚存,飞翔在空中寻找归宿。盘古忽然看到美貌的太元圣女,立即喜爱上她的贞洁。于是,盘古趁太元圣女仰天呼吸之际,变身化作一道青光投入其口。不久,盘古从太元圣女的脊骨之间生出。盘古告诉圣女:“我的前身是盘古,现在的称号是元始。”圣女问:“什么是元始?”元始天尊回答:“元的意思是本。始的意思是最初、先天的气息。这气息化为开天辟地的人就是盘古;化为主持天界宇宙的始祖就是元始。”按照道教的说法,元始天尊就是创世主,他超度的都是太上老君这样的高级神仙。
南北朝时期道教经典《太玄真一本际经》这样解释元始天尊:“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明末清初学者徐道著《历代神仙通鉴》(一名《三教同源录》)称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晋代《上清经》与《灵宝经》的兴起对元始天尊的神格定型至关重要。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首次将其列为道教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居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之首。
据明末清初学者徐道著《历代神仙通鉴》(一名《三教同源录》)记载,元始天尊通常头戴冕旒,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霞帔,手持混元宝珠(象征混沌未分),端坐于莲花或龙虎宝座之上,这是元始天尊的形象。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始建于周代,号称“川西第一道观”。宫内有三清殿,供奉元始天尊像。该像为贴金泥塑,高逾九米,堪称精品。作为创世神,元始天尊化生天地,并降下经文(如《灵宝经》)指引人类修道。在科仪中,道长们常通过存思元始天尊沟通宇宙本源。在道教斋醮仪式中,元始天尊是“三清”主神之首,代表仪式的最高神圣性。例如《玉皇宥罪锡福宝忏》中,信徒通过礼拜元始天尊祈求赦罪。
道教经典《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记载,元始天尊的诞辰为冬至日。冬至是阳气初生、阴气极盛之时,暗合“元始”作为宇宙起点的哲学内涵。同时道教认为宇宙经历“延康、龙汉、赤明”等劫运循环,元始天尊于每劫之初显化度人,冬至象征“一元复始”,与其“开劫传道”的职能呼应。《道藏·洞神部》也记载“冬至日元始天尊诞”,明确以冬至为元始天尊圣诞。
道观于冬至日举行盛大法会,诵读《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等经典,通过焚香、献供、步罡踏斗等仪式,祈求天尊赐福消灾。道长们在冬至日闭关静修,观想元始天尊“顶负圆光,手持玄珠”的形象,以求与“先天一炁”相合,实现“炼炁化神”。
福建泉州元妙观、四川青羊宫等著名道观,冬至日举办庙会,伴有神像巡游、道教音乐演奏等活动,吸引信众参与。冬至日忌杀生、争吵,以顺应天尊“好生恶杀”之德,民间有“冬至拜元始,一年无灾厄”的俗谚,信徒多于此日许愿还愿。
元始天尊的诞辰习俗不仅是对神明的崇拜,更是对“宇宙重生”“阴阳转化”的自然哲学观的仪式化表达。冬至日祭天尊的习俗,与民间“冬至大如年”的节气传统结合,形成宗教与民俗的双重文化层积。当代道教界仍重视冬至法会,但民间习俗逐渐淡化,仅在道教文化深厚的地区保留部分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