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系列--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又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最高神。道德天尊居“太清境”,象征“道”的具现化,与玉清元始天尊(道体)、上清灵宝天尊(道炁)共同构成宇宙本源。主掌“教化”与“救赎”,负责降授经法(如《道德经》)、度化众生,尤其在人间显圣传道。《道德经》被视为道教根本经典,道德天尊亲传,道教徒必修。《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阐述修心炼性之法,强调“清静无为”。
道德天尊被认为是“道”的化身,是元气的祖宗,天地的根本。他超越有形与无形,既是万物的根本,又是大道的自身体现。道德天尊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位白须白发的老翁,手执羽扇,象征着智慧和权威。在道教宫观的三清殿中,道德天尊的塑像通常位于元始天尊的右侧,手执蒲扇。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道德天尊的神位也设在元始天尊的右侧。这表明道德天尊在道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德天尊起源于对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神化。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汉时期,老子逐渐被神化,成为道教的至上神和大教主。东汉明帝、章帝之际,益州太守王阜著《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桓帝时,陈相边韶作《老子铭》,进一步强调老子的神性,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与天地同在。
在前面人物系列-太上老君中我们已经有了详细阐述,本篇不再赘述。但是有一点关于受到佛教三世佛影响从而道教在后世传播中创造出三清体系,很多人提出质疑。这里大家要分清道与道家,道家文化与道教,道教与三清体系的区别和时间先后顺序,再去查一下相关资料,不要总是混为一谈。不过《老子想尔注》这部东汉道教经典,将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提出“道即老君”的教义。《老子化胡经》中宣称老子西行化胡为佛,从而确立其在佛道之争中的至高性。
在三清体系的构件中,元始天尊与盘古相结合成为道教第一神,灵宝天尊普渡众生,这样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只能屈居第三位了。但是同时也告诉我们是“一气化三清”,那实际上三位天尊就是你我他不分彼此了,也就没有先后顺序了!
天师道早期以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强调其直接启示张道陵创立道教。
全真教三清并尊,但侧重内丹修炼,视道德天尊为“性命双修”的象征。
民间信仰体系中常与玉皇大帝混淆,但在道教神学中,其地位高于玉帝,属“三清”超越界,玉帝属“四御”行政界。
老子的历史出生时间虽无法精确考证,但结合文献和孔子生平,多数学者认为其生于约公元前571年的春秋中时期,而农历二月十五日是道教普遍认定的道德天尊诞辰,称“老君圣诞”或“玄元节”。宋代《混元圣纪》载“老君生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后世沿袭此说。现老君圣诞习俗列入部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道德经》外译,道德天尊的“自然哲学”形象广受西方学界关注。同时作为“丹道之祖”,其符号化形象推动古代化学(外丹术)、医学(如《千金方》引老君养生论)的发展。
老君诞辰与习俗融合宗教仪轨与民俗活动,既是道教徒的修行契机,也是中华文化“尊道贵德”精神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