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年间,四川省梓潼县有个孝子叫张亚子,带兵打仗,不幸为国捐躯。当地人为了感念他,便立祠祭祀他。久而久之,张亚子成了梓潼当地的梓潼神,该祠也成了梓潼神庙。这座小庙本名不见经传,但安史之乱使他发生了改变。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隆基被迫避难四川梓潼。梓潼神显灵在路上迎接,李隆基大喜,封梓潼神为左宰相。一百多年后唐僖宗李晔因乱亦避难四川,梓潼神再次显灵救驾。唐僖宗李晔大喜,封梓潼神为济顺王。由于唐朝两代黄帝的青睐和推崇,令梓潼神迅速从地方神变成了全国神,但是比较梓潼神来自小地方,就需要好好策划包装一下。

宋元期间假托梓潼神降笔写了一篇《清河内传》,说梓潼神生于周初,经过七十三代,西晋末托生为张亚子降生于四川,后成为梓潼神,并说玉皇大帝命他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元仁宗延祐三年,皇帝爱育黎拔力八达加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星从此合二为一,也就是今天的文昌帝君。

很多人都会问,文昌帝君和文昌星是不是同一个神呢?不是的。文曲星是北斗星君之一,是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的弟弟,是斗姆元君的儿子,其地位远远高过文昌帝君。不过虽然文昌帝君出身较低,但其信众却一点也不少。文昌宫,文昌祠,文昌阁等遍布全国。    

四川梓潼县以北有座七座山,山上有座著名的文昌宫,主要供奉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当地人叫他“大庙”,是全国文昌宫的祖庙,这座文昌宫的前身就是“亚子祠”。顺便说一下,文昌帝君的侍童左侧为天聋,右侧为地哑。

文昌帝君作为文运和学术的象征,对科举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士人通向功名和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文昌帝君成为士子们的守护神。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在现代社会,虽然科举制度早已废除,但文昌信仰仍在继续。

文昌帝君不仅在学业上受到尊崇,在职场中也备受推崇。无论是公务员、教师、工程师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都会礼拜文昌帝君,以求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文昌帝君象征着智慧、学识和公正,被视为能够赐予人们才智和助益的